亚太锐评

刘绪铭:大马亟需数码金融通识及专业教育

反复的疫情使得越来越多的大马人接受并习惯以线上方式处理账单转账等银行手续,国家银行计划于2022年季度前颁发最多5张数码银行(也称数字银行)执照的举动引发的业界白热化竞争,无疑给大马的银行业、金融业的数码化转型带来了强劲的推动力。

 

从需求端看,大马民众对数码化(数字化)银行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大马网上银行渗透率已从10年前的34.4%,激增到2020年的112.5%,疫情年的手机银行交易额达4.6亿令吉,较2019年增长了125%之多。此外,无现金支付在行管令(MCO)期间盛行,根据万事达卡2020年研究报告显示,大马更是以40%电子钱包使用率领先于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其他东南亚国家(新加坡26%,泰国27%,菲律宾36%)。

 

近期,随著数码银行执照竞争的逐渐升温,大马民众对于数码银行或将提供的更高阶的数码金融服务也展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威士(Visa)近期公布的消费人支付态度调查报告也显示,超六成大马人对于即将推出的数码银行服务感兴趣,引发如此之多兴趣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大马人期望通过转用数码银行以获得更好的回报(78%)和节省更多的成本(72%)。

 

再看看供给端,多家来自海内外的金融科技、传统银行业、甚至是发展商等领域的企业纷纷组财团加入了5张执照的激烈争夺战。虽然具体参与竞标的申请者数目还未获官方公布,但市场消息显示有近40-50家企业组成了近20-30个财团递交了申请书。

 

面对银行时代供、给两端的强烈需求,大马数码金融的用户通识教育、人才专业教育迫在眉睫。普通大众只有具备一定的数码金融知识,才不会在面对未来市场上即将出现的五花八门、玄而又玄的数码银行产品及服务时,出现“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的窘境;数码银行持牌者及其他数码金融服务提供商只有拥有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为消费者设计并提供兼具安全性、合规性、高效性的数码金融产品。

 

这也是为何早在2016年G20领导人就达成共识把增强数码化知识和金融知识水平及意识作为第六条原则纳入其“包容性数码金融高端原则”的总框架中。

 

数码银行人才缺口

 

虽然疫情发生以来,政府积极推动数码经济人才的专业培养,如通过今年2月份刚刚公布的《大马数码经济蓝皮书》规划等,但大马目前国内市场上能满足数码银行特别是数码金融产业发展的本土人才缺口还十分巨大。甚至早在疫情发生之前的2019年,知名招聘机构Hays Malaysia就发现了数码银行/金融人才的缺口问题,并认为这一缺口可能威胁到银行实现收入目标的能力。

 

目前许多传统银行在数码化转型过程中为尽快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招聘经理只能免为其难的招聘一些不一定具备所需技能的候选人先填上这类职位空缺,并期待通过后续的在职培训弥补其技能不足,但这一期待最后能否如愿实现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也是为什么在数码银行竞标候选人中多家本地企业选择了与来自中国、新加坡、泰国等具备完整的高端人才队伍的金融科技企业联手的重要原因。

 

再反观数码金融通识教育层面,情况就更为令人担忧。最新威士公布的消费人支付态度调查报告显示,大马人最为期待的数码银行服务还停留在“数码化银行”服务领域:支付账单、转账给家人和朋友、在商业零售支付、汇款与提款。

 

这类服务通过现存的传统银行的线上银行系统/app就可实现,又何须专业数码银行呢?说明大马民众对于“数码银行”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数码化银行”的阶段,对于“数码银行”所能提供的如数码资产等在内的高阶数码金融服务还一无所知,更不要提如何面对数码银行时代中随时会发生的数码欺诈与滥用等问题该如何防范与维权了。

 

知识就是力量。面对疫后势不可挡的数码银行时代浪潮,数码金融知识与能力不应仅被专业人才所独有,民众也应享有/获取其中一些基础性知识的权利和渠道。因为,这将不仅能帮助大马业者改善消费者对数码金融产品的了解、信任和恰当使用的难题,更能帮全社会开启一道兼具公平与效率的、通往财富自由的思维之门。

 

(亚洲数字银行有限公司(纳闽投资银行)是由中国地方国企南京紫金投资集团发起,于马来西亚纳闽成立的全球首批提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金融服务体系的持牌数码投资银行,为全球企业和个人提供合规、安全、透明、高效的数码金融服务。详情请浏览网站 asiadb.com)

 

新闻来源(东方日报):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1/09/21/439021

联系方式: 603-2382 2126 / 6017-692 6126   |   邮箱: apibank@apdib.com

版权所有 © 亚太投资银行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粤ICP备16041699号